不久前教育部等八部门联合印发《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其中提到要“实施网络游戏总量调控,控制新增网络游戏上网运营数量,探索符合国情的适龄提示制度,采取措施限制未成年人使用时间”。一边是怒气冲冠凭栏训斥的家长,一边是自觉委屈哀鸿遍野的游戏市场,两边的矛盾似乎已经不可调和,接下来的路该怎么走?
今日,人民日报发文《防的是沉迷而非网游》,将一方面大力发展游戏产业,一方面青少年容易受到伤害,这两个看起来的矛盾点,归因为游戏产业产生了负外部性的问题。提出只有走好平衡木,多管齐下消除产业负面影响,才能够让游戏产业健康良性地“开疆拓土”。
其中负外部性是指外部成本或外部不经济,是指一个人的行为或企业的行为影响了其他人或企业,使之支付了额外的成本费用,但后者又无法获得相应补偿的现象。或是对交易双方之外的第三者所带来的未在价格中得以反映的成本费用。即虽然防的不是网游,但是网游也应该对沉迷这个问题,做出自己的行动。
游戏行业要正视孩子沉迷游戏的事实 积极应对
根据8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第4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止2018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到8.02亿人,其中中国手机网民规模达到7.88亿人,2018上半年新增手机网民数量为3509万人,手机网民占网民数量的比重已经达到了98.3%。目前,中国网民主要以青少年、青年和中年群体为主。数据显示,截止2018上半年,10-39岁群体占整体网民规模的70.8%,其中20-29岁占比最高,占比为27.9%,其次为30-39岁群体,占比为24.7%,其后为10-19岁群体,占比为18.2%。
面对如此庞大的年轻化手机用户群体,游戏确实会对孩子造成很大的影响,文中提到因为本身设计就为了契合心理需求,对孩子的吸引力较其他的娱乐方式更大,很多游戏都会给自己加入保持用户活跃度的奖励机制,加上手机设备的普及和便利性,更是增加了“沉迷”的可能。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冯建军在接受人民日报采访时说:“要盯紧网络游戏制造和运营平台的公共道德责任。”他表示游戏的开发者、投资者运营者主要目的肯定是盈利,他们制造的“好游戏”用户黏性都比较大,基于对未成年人的保护,应该制作一些有意义适合青少年的游戏。今年上半年,我国游戏市场销售收入1050亿元,作为一个产值如此大的产业,什么时候承担起了自己的社会责任,减少游戏产业对其他产业和个人的影响,什么时候才能摆脱“污名化”的影响。
人民日报的文章指出游戏公司除了“防沉迷系统”、“一键下线”等后期封堵,也要在前期设计的时候就多想想法子,设计游戏的时候,不能把青少年的身心健康给排除在外。在此前澎湃的报道中也提到了堵不如疏,针对孩子们制作适合他们的游戏是比较积极的应对措施,目前我国的功能游戏市场发展迅速,可以作为一个新的思路。
游戏产业有自己的责任,但是不应该矫枉过正,限制游戏产业的发展,在电子竞技项目都计入亚运会赛场的今天,妖魔化游戏是不可取的,文中认为此前出台的消息是在总体管理上的细化,将会使指导更加科学,严管是为了更好的发展,环球网之前提出对于游戏的管控也应该用平等的视角来看待,这是一个需要多方努力的事情,把责任全部推给游戏并不能解决问题。
家长应该承担起更大的责任 陪伴更重要
江苏省南通海门东洲中学的一名初一新生,8月30日凌晨,从亲戚家4楼坠下,被发现时已经没有了生命体征,警察调查发现,他坠楼前一直在玩一款叫做"绝地求生"的游戏,也就是玩家口中的"吃鸡",他母亲称他一定是因为模仿游戏中的跳窗行为,看看能否复活,所以要状告游戏公司,可放任孩子凌晨玩手机游戏本身可能就是问题。
“农村孩子正在大批被手机游戏废掉。”这句话来自于《中国青年报》刊发的一篇文章《家庭教育缺失 留守少年陷网游漩涡》,看起来触目惊心,尤感觉少年的未来与游戏已经站在了两个对立面上,细读文章,可以发现更大的问题仍然是留守儿童的问题。
在人民日报的《防的是沉迷而非网游》里,作者提到“家长和学校站在应对第一线,理应陪伴和帮助孩子形成良好的习惯,或者建立新的意义领域,或者帮孩子加强自制力。”毕竟“对很多人来说,可沉迷的对象并不限于网络游戏。”根据第42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人们上网进行的活动并不是游戏一家独大。

人民日报同版发布的另一篇文章《成瘾需引导 家长有啥招》提出了网络本身并没有好坏之分,有时候家长的严管,将游戏视作洪水猛兽,反而会刺激孩子的好奇,家长以身作则,多花时间陪伴才是最要紧的,文中提到,一些家长错误的网络使用示范和对孩子网络使用的不加指导,对于孩子沉迷游戏有很大的影响;这篇文章也同时指出父母,学校、政府、社会都应该齐抓共管、密切配合,建议家长们管理好自己的网络行为,强化自身的榜样作用,多和孩子交流沟通。
此前有网友笑称“管管孩子,救救游戏吧。”虽然是句玩笑,但也不无道理,沉迷的范围很广,作为自制力较弱的青少年,始终是堵不如疏的,如果说对于游戏产业,完善的防沉迷系统、身份验证这样的堵,不如设计出针对青少年的游戏疏好,那么对家长对社会也一样,禁止游戏乃至于禁止手机,不如多陪陪孩子,像北大的副教授邵燕君一样,陪儿子上上“游戏课”。
原创文章,作者:茶馆小二,禁止转载:https://youxichaguan.com/archives/894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