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元大模型的游戏AI创作实践

2025腾讯全球数字生态大会的游戏分论坛上,混元大模型技术专家林志鸿先生分享了混元在游戏领域的实践,并同时发布了混元3D 3.0模型,游戏茶馆用腾讯元宝对他的发言做了总结:

核心观点是AI正从​​效率工具​​演进为​​游戏体验的创造者​​,并最终导向​​AI原生游戏​​的新范式。

以下是分享内容的要点梳理:

一、游戏与AI结合的新机遇

大模型发展已到​​商业化拐点​​,其​​高效运转​​、​​细分领域专业化​​(如美术模型)及​​数据飞轮效应​​,能有效应对游戏行业​​高成本、长周期、同质化​​的痛点。行业出现三大变化:

  1. ​AI角色变化​​:从外包辅助工具变为团队​​必备创作工具​​。
  2. ​应用意愿变化​​:从观望转向​​积极探索和应用​​(如2025年DeepSeek改变了中国AI底层应用生态)。
  3. ​应用范围扩大​​:AI在游戏工业化管线中的应用​​覆盖场景超过60%​​。

二、AI在游戏中的高价值场景

混元将游戏AI的价值分为三层:

  1. ​关系(基础)​​:AI是​​新技术推动者​​(提升开发迭代效率)和​​新交互体验创造者​​(让游戏更懂用户,用户更沉浸)。
  2. ​能力(路径)​​:AI主流应用是​​提效​​(美术、代码),但未来更应深入​​剧情叙事、动态发展、玩家难度自适应、情感识别​​,成为游戏深层增强引擎,提供​​独一无二的玩家体验​​。
  3. ​趋势(未来)​​:​​AI原生游戏​​是方向,即游戏设计之初就以AI为核心技术内核,实现​​游戏规则可信化、剧情可涌现、世界可持续生成​​。

三、混元大模型的实践与案例

腾讯混元作为全自研大模型,拥有​​语言模型、多模态生成(图文、视频、3D)​​ 等六大能力,目标是成为​​游戏行业工业化的生产力引擎​​。目前已落地​​超15个游戏场景​​,覆盖概念设计、美术资产创作、研效、运营等模块。

1. 美术创作
  • ​核心痛点​​:解决2D到3D的高品质原画产出,以及3D到引擎的高品质模型生成。
  • ​平台与工具​​:
    • ​混元游戏视觉创作平台2.0​​:迭代了游戏文生图模型,提升指令跟随、结构表现和美观度,支持​​特效、UI生成​​,并推出​​LoRA风格定制​​(仅需10-20张原画即可训练专属风格,支持CG写实、二次元、国风等)。
    • ​新版游戏视频模型​​:提升游戏动画和特效设计效率,支持“万物旋转”多视图产出。
    • ​混元3D studio​​:专业美术级创作平台,具备​​文生3D、图生3D、组件拆分编辑、AI自动拓扑、纹理编辑、万物绑骨(支持人形与非人形角色)、动作库​​等功能,已在《元梦之星》UGC场景生成几十万个模型。
2. 内容创作与体验创新
  • ​新游营销​​:
    • 与《无畏契约手游》推出​​AI放号官​​(通过多轮对话识别高质量玩家,对话超5000万次)和​​AI点评官​​(点评昵称并推荐英雄,带动10万+UGC传播)。
    • 多模态生图营销玩法,玩家生成角色投稿,​​参与率超90%​​。
  • ​成熟游戏新玩法​​:
    • 与《QQ飞车》、《太空杀》等合作,推出​​陪伴类、陪玩类、任务类、自对抗类​​NPC玩法。
    • 底层运用​​混元中小模型、角色扮演模型、推理模型​​,提升玩家黏性和市场表现。《太空杀》接入混元后,生成了超700万个AI玩家,实现了高度拟人的智能交互。

四、未来展望

未来游戏AI将从​​单一语言模态​​向​​跨多模态组合​​演进。混元正在研发更前沿的​​游戏交互大模型​​,以期帮助行业创造更多新玩法和体验。

混元大模型的游戏AI创作实践

附上演讲全文:

林志鸿:欢迎大家来到混元大模型的分享专场,我是来自混元大模型团队的林志鸿,很高兴跟大家见面。今天我们带来了非常多的内容,

今天的分享分为三大块,第一是站在今天这个时间点上,游戏和AI有哪些结合的新机遇。第二是从AI的角度看行业,看看AI在游戏上面有哪些高价值的落地场景。第三是我们会分享更多的案例,看看混元在过去一年具体的实践和思考。

我们先来聊聊游戏+AI的机会,相信大家在过去两年多,AI大模型发展的浪潮中,对AI已经完全不陌生了,但是AI对游戏如何助力?今天大模型的发展速度堪称模型一天、人间一年,我们如何看待AI和业务之间的关系?

从我的角度来说,大模型发展到今天已经有两年多的时间,模型迭代速度是超出我们想象的。比如说最近刚刚发布的 Gemini 的新的模型 Gini 3和 Nano Banana 的这个模型惊人的一致性,超出了很多人的预期,新的模型直接颠覆了过往的产品。

从我们的角度来看,今天大模型有3个核心的要素,驱动行业的发展。第一是大模型今天已经来到商业化的拐点,不仅仅是语言模型,甚至多模态生成也已经到达了一个商用的水平。而模型发展的趋势是越来越细分的,我们会推出美术模型等等,专门解决一些特定场景的特定问题。同时随着模型和应用端的落地,给我们带来了非常好的数据飞轮。它让我们看到在模型生成这个角度用户需要什么,而让模型更懂用户。所以从大模型的角度来看,它已经是一个具备行业、质量和高效运转要求的一个非常好的技术的底层。我们也认为这些优势对于游戏的高成本、长周期和同质化的痛点有非常高的应用的匹配,不仅可以提升整个游戏工业化的效率,更有机会创造新的游戏交互体验。

站在今天回看,我们看到行业也有三个变化:

第一是AI角色的变化,AI已经从过去外包、辅助的使用工具,变成了今天每个游戏美术团队里面必备的创作工具。

第二是从意愿上,2025年DeepSeek带动并且改变了中国的AI底层的应用生态,很多人已经开始从观望转到想要探索和应用AI。

第三是AI在游戏工业化管线的应用,覆盖的场景超过60%。 我们非常开心看到行业这么多积极的信号和变化,相信也是今天大家来到这个会场听混元的分享,一个很重要的输入,就是想看看混元对游戏+AI是怎么思考的,以及我们正在做什么。

我们对游戏+AI的思考分为三层,我也给大家列了三个关键词,分别是:关系、能力和趋势。

今天的AI扮演两个核心的角色,一个是新的技术推动者,推动者游戏更快的发展、更快的迭代,并且迭代出更多好的交互。而对用户来讲,他创造的是一种新的交互体验,比如说刚才的宣传片里面看到的这些游戏,他们用AI创造出新的玩法,这就是AI带来的新体验。所以我们认为AI的加入是让游戏更懂用户,也让用户更沉浸于游戏,让游戏本身变得更生动。

很多人问游戏AI到底应该怎么做?现在大模型发展这么快,那么多模型,那么多开源,到底跟我的业务应该怎么结合?我们认为今天AI的主流议题是提效,现在在美术、代码研效环节有很好的提升,但我们认为AI不仅仅在提效,我们认为AI未来应该从剧情的叙事、动态的发展和玩家难度自适应甚至玩家情感的识别建立更好的链接,AI应该变成游戏行业更深层的增强引擎,让每个人都拥有独一无二的游戏体验。

在趋势这一块,我标的是“AI原生游戏”,今年开始会涌现出AI原生游戏的案例,我们非常乐意看到行业有这样的探索。我们认为AI原生游戏的趋势并不只是简单地把游戏加上AI,而是从你的游戏设计之初就以AI作为核心的技术内核驱动。比如说我们认为它可以做到游戏规则的可信化、游戏剧情的可涌现和游戏世界的可持续生成。混元也在这个方面在持续地研发新的AI能力去帮助大家。

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认为关系是基础,能力是路径,而趋势是未来。

混元作为腾讯全自研的大模型,我们拥有六大能力:语言模型、多模态生成、图文、视频和3D模型等等。作为一个游戏厂商来讲,今天你们在选择什么样适合你们业务的游戏模型的时候,腾讯应该是你们非常好的选择,因为我们拥有整个行业里面全链条、全场景丰富的游戏生态,我们更懂游戏玩家、游戏厂商需要什么样的AI能力。同时因为我们也具备非常完善的大模型基建能力,所以混元在游戏行业应用的目标是希望能够成为游戏行业工业化的生产力引擎。

混元大模型的游戏AI创作实践

混元目前已经在超过15个游戏场景落地应用,我们看这张图,现在已经涵盖了包括游戏的概念设计、美术资产创作、游戏研效、运营等多个模块,也同时推出了多个游戏行业的大模型和游戏的产品AI化工具。

我们聚焦在两个核心维度,分别是游戏的美术创作和游戏的内容创作。

接下来就具体跟大家分享,我们是如何在美术和内容创作领域思考和实践的。

首先我们可以看到,在美术这个创作领域,游戏行业对什么会有非常高的要求?对风格、美学、质感是有极高要求的。我们现在做游戏美术创作AI的时候,我们的切入点是结合行业成熟的商业化资产的生产管线,我们核心解决两个痛点,第一个痛点是2D到3D这个环节,如何产出一个更高品质的原画。第二个环节是从3D到引擎,如何产出一个更高品质的模型。

所以我们也推出来了混元游戏视觉创作平台和混元3D引擎创作平台这两个AI平台化的产品,去解决大家在AI落地上的提效、尝试和验证,并且我们也覆盖了6大核心品类,包括角色、道具和场景。 在2D创作这个模块,我们自研了游戏的生图大模型、视频大模型以及游戏实时生图模型,更符合游戏行业的内容品质的要求。同时我们也推出了基于自研大模型的AIGC视觉创作管线。可以看到上面这个案例,以一个非常重要的游戏角色为例,我们可以覆盖从概念的设计、角色的配色、多方案的调整,以及角色的增强,最终输出一个高品质的多视图,能够帮助大家做更快的概念验证。

今天我们也很高兴地跟大家发布混元游戏视觉平台2.0,并且我们也带来了新的模型和新的应用双重上新。 第一是从游戏生图大模型来看,我们迭代的这版模型,对比之前的1.0模型,它在指令跟随、结构表现以及美观方面有明显的提升,是行业首个实现游戏文生图的模型。我们这次还支持了特效和高品质的UI生成。同时在我们迭代整个游戏的能力和管线能力的时候,我们认为要先解决风格的问题,因为所有的风格是我们去应用AI的起点,这次我们也正式带来了混元LoRA定制能力,每个模型可以通过低门槛的要求训练自己的风格。比如说我们支持大家只需要10到20张原画,就可以把LoRA的风格定制交给混元,混元自动进行数据的打标和训练。

同时我们也上线了多个高品质的风格,我们上线了CG的写实风、二次元风、国风等等常见高品质的风格,帮助大家快速做风格的切换和验证。 同时我们也向大家重磅推出混元的新版游戏视频模型,它支持更自然的画面表达,并且加快了在游戏动画和特效上的设计效率。同时我们也推出了万物旋转的能力,帮助美术快速验证,不管是角色、道具,还是场景等各种原画设计效果,高效地产出多视图。

讲完2D之后,今天上午我们也发布了混元的3D,混元3D在持续引领行业,今天也非常开心跟大家介绍混元3D studio,首个实现专业美术级的创作平台。

混元3D 3.0模型已经正式上线混元创作平台,混元3D studio也会在接下来为大家开放内测的资格,欢迎大家前来体验。

我们来看一下混元3D studio是一个什么样的产品,以及我们如何去设计这个产品。

混元3D studio是我们基于整套混元自研的3D大模型,呈现出一整套完整AIGC创作管线。可以看到这条AIGC创作管线,它不仅涵盖传统3D资产的创作流程,并且我们为大家提供多个可编辑的个性化能力,实现高精度的建模,并且我们这次也迭代了非常多新的能力,比如说组件的编辑、组件的拆分、自动拓扑和多档位的控制。过去混元3D在面向行业的时候,大家提的非常多的需求,也在这次混元3D studio上面一一都满足了。

在几何生成的环节,我们不仅拥有文生3D、图生3D等成熟的生成方式,这次我们也新增了组件拆分和编辑的能力,可以看到这上面我们展示了三个案例,一个是复杂的角色,一个是复杂的道具,还有一个是怪物,都可以实现AI自动拆解,并且我们开放了非常个性化的能力,大家可以基于拆解完的结果,自动地合成、合并,并且再拆解,这是一个极大的突破,在过去一体化的模型上,我们可以高效服务3D资产的制作。 在拓扑环节,我们也推出AI自动拓扑能力,能够更好地提升3D资产后编辑能力。

在AI自动拓扑能力方面,我们支持自适应表面、三角面、四面等等的自动生成,支持游戏建模的要求。在文生图环节,我们也支持文理编辑的能力,我们支持通过文本改变模型的文理,也支持上传一张参考图,改变整个文理风格,并且我们也支持文理风格的微调和PPR材质,能够让你的模型表现得更符合你的游戏品质。 我们也通过算法实现了万物绑骨,这是非常刚需的能力,我们除了咫尺人形角色,也支持非人形角色,包括青蛙、鹿、鸟形的蝙蝠,这也是我们这次通过混元AI自研的一套万物绑骨蒙皮的算法,实现精准的骨骼绑定。对于游戏厂商来讲,在动作环节大家也有非常多的要求,这次我们也推出了近50个符合游戏场景的动作库,让大家实现一键绑骨、一键驱动。 除了专业级美术生产,混元3D也在UGC场景落地,我们正式上线了《元梦之星》的UGC场景,让我们来看一下元梦的案例。

可以看到这样一个案例是创作者完全用混元3D搭建的场景,在上面叠加了非常多的玩法,我们发现AIGC的生成能力,能够更好地释放创作者的创意,并且混元3D在上线《元梦之星》之后,现在已经累计生成了几十万级别的AI生成模型。 刚才我们整体提到的都是关于美术的创作能力,

除了美术以外,混元也在跟多个腾讯游戏一起尝试推出新的游戏体验,接下来就会跟大家带来内容创作、语言模型相关的创作能力。

混元大模型的游戏AI创作实践

以新游为例,我们跟最近重磅上线的新游戏《无畏契约手游》推出两个AI营销新标杆,我们在游戏新游发行的时候,在前期测试的阶段,我们上线了一个AI放号官、一个AI点评官的能力。分别服务什么场景呢?放号大家非常好理解,它相比以往的特点是什么?就是通过用户多轮对话,识别高质量的玩家。我们可以看到玩家除了在这里面拿号以外,他也跟AI聊得非常开心,对话超过5000万次。

而AI点评官这个场景主要是服务于昵称的抢注,我们看到AI可以通过用户的昵称,对其进行点评,为用户推荐适合他的英雄角色和位置,它带动了10万+UGC的传播,这对整个新游前期上线造势起到了非常亮眼的作用。 另外一个新游我们通过多模态的能力,创造了一个生图的营销玩法,玩家可以通过AI生成自己想要的游戏角色,并且进行投稿和社交互动,这里面玩家生成上千个角色,并且游戏的参与率超过了90%,这个活动的口碑对新游来讲也是非常重要的促进。

除此之外,在成熟游戏上面,我们也在不断地探索新的玩法,今天大家都非常明确地知道行业里面比较确定性高的是NPC的场景,我们也和《QQ飞车》、《太空杀》推出了多个NPC的玩法,包括陪伴类、陪玩类、任务类、自对抗类的,都是NPC今天在整个游戏AI应用上面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地方。而这底层就是运用到了混元的中小模型、混元角色扮演模型和混元推理模型,共同创造一个新的玩家体验,从而通过新的玩法带来玩家黏性和市场的提升。

站在今天看未来,我认为游戏+AI还有非常大的可能,比如我们过往会从单一的语言模态,过渡到未来跨多模态组合的核心的底层AI能力的技术。我们也认为在技术路径上,相信混元大模型对于游戏行业的助力是成倍增长的,我们也在研发更前沿的游戏交互的大模型,也希望未来更前沿的游戏模型,可以帮助大家创建更多的玩法和体验。 最后也欢迎大家前往混元大模型的官网体验今天所提到的一系列的模型和产品,混元也期待和行业一起同行,一起创新、一起发展,共同打造AI时代的新游戏,谢谢大家。

原创文章,作者:gallonwang,禁止转载:https://youxichaguan.com/archives/175437

(0)
gallonwang
上一篇 2025年9月17日 3:58 上午
下一篇 2025年9月17日 8:28 上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