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业界新闻 > 详情

校招入职季,你会给入行游戏的新人什么建议?

“游茶圆桌”是游戏茶馆推出的问答栏目。我们会每周就一些话题与从业者们展开讨论,也欢迎你在评论区说出自己的看法,我们会为每期评论区点赞最多的两位用户,送出一份游戏的Steam Key。


7月是校招生初入职场的时节,从学生到职场人,身份的转换往往伴随着喜悦、焦虑和迷茫。在游戏行业,新人们或许还面临着理想和现实的落差。如何面对这些落差?如何规划成长的路线?本期“游茶圆桌”我们找到了从业多年的制作人、核心策划以及资深的管理者、战略分析师、猎头,请他们结合自身的经历提供一些建议。


某种意义上,这些建议不仅仅是“新手指南”,或许也能为行业老人们带来一些启发。


| 《苏丹的游戏》制作人 远古之风


游戏行业在技术与市场逐渐成熟的今天,已经越来越接近一项类似厨房或者施工工地的半智力半体力劳动。可能刚入行的从业者都要将自己的预期从创意型工作,调整到削土豆,打灰,切蒜,拌水泥等局部的、流水线式的工作……


无论是在大企业还是小团队,都需要能忍耐其中的琐碎,愿意长期付出心血与体力才能坚持做完一款完整的游戏。而可能也只有那些能够在这些琐碎中坚持注入自己的巧思与智慧的朋友,才能超越项目与环境的起起伏伏,得到创作者的乐趣……如果足够幸运的话,甚至可以获得一些对复杂结构的洞见,以及对团队的同理心,而这些可能是一个成功的作品所必须的拼图。


| 莉莉丝《远光84》主策 小米


进入游戏行业可能是许多游戏爱好者的梦想,但从玩家到从业者的转变需要一系列的准备和思考。以下几点建议或许能够帮助你更好地迈入这个充满创意和挑战的领域:


深入体验与分析:首先,你需要大量深入地体验各种类型的游戏。不要仅限于你喜欢的类型,尝试接触不同风格、不同平台的游戏。每次游戏时,不仅仅是为了娱乐,更重要的是通过亲身体验,分析游戏设计的好坏。例如,是什么让一个游戏引人入胜?又是什么让另一个游戏乏味无趣?通过这种分析,你可以积累丰富的设计经验和见解。


从设计师的视角思考问题:在游戏中,不妨尝试从设计师的角度思考问题,而不是仅仅作为一个玩家。每一个游戏元素的设计都有其背后的原因和逻辑。思考为什么这个机制被设计成这样?这样设计的好处是什么?可能的改进方向又有哪些?这种思维转变会帮助你更深入地理解游戏设计的核心。


真正以职业开发者的身份要求自己:热爱游戏与从事游戏行业是两个概念。你需要明白职业与爱好的差别,把自己的热情转化为职业态度。在进行游戏设计时,你需要对游戏的各个模块进行细致的拆解,无论是剧情、玩法、视觉效果还是用户体验,都需以专业的态度进行分析和优化,而不是被个人喜好左右。


职业规划与方向选择:最后,你需要明确自己想要深耕的游戏品类和工种。是想做游戏设计师、程序员、还是美术师?是做战斗、关卡、玩法还是文案?每个岗位都有其特定的要求和发展路径,因此提前做好职业规划是非常必要的。了解行业动态,学习相关技能,制定清晰的目标和计划,将帮助你在游戏行业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


总之,进入游戏行业需要的不仅仅是对游戏的热爱,更是对设计的深刻理解和对职业的理性规划。希望这些建议能为你提供一些帮助和指引,助你在游戏行业的道路上走得更远。


| 前盛大VP,美酷瑞CEO 朱笑靖


游戏行业是“浪漫的理想主义与残酷的工业化结合体”,唯有真正的热爱才能支撑你们跨越低谷——保持玩家心态,多体验各类游戏,理解设计精髓与用户需求,这是你们的核心竞争力。


同时要耐得住寂寞,爆款背后往往是数年蛰伏,从调数值、修Bug等基础工作做起,抵制"赚快钱"的浮躁心态,行业终将奖励那些专注沉淀的人。


更重要的是,保持敏锐的技术嗅觉,AI、UE5、GPU等新技术正在重塑行业,建议每周固定时间学习技术动态,主动参与技术社区,避免与前沿脱节。愿你们保持初心,做时间的朋友,在这个充满挑战与机遇的行业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


| 资深游戏猎头 酒鬼


首先欢迎各位新同学进入游戏行业。因为我本身是猎头嘛,就和大家分享一个近期和一个程序同学交流的内容,他说:“如果打工只是为了活着,可提供给自己的选择有很多,进入游戏行业就是为了热爱。”我想各位能进入游戏行业的新同学一定背景不错,当初手上能选择的Offer肯定也不止是游戏一个行业。


我想各位进入游戏行业大部分还是出于喜欢游戏,也不乏有同学想要做属于一款自己的游戏。但是需要提醒的是——同学们入行后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比如做自己不喜欢的游戏、无休止的加班、越发讨厌商业化的内容、参与不到爆款被市场淘汰等。


请各位保持对游戏的热爱与坚持,但是做游戏和打游戏是两回事,做游戏需要考虑到的事情太多太多,商业化的公司做游戏的本质还是为了逐利,所以当你工作中遇到了以上困难时不要惊讶,请想想你进入这个行业的原因,结合自身状态理性的做一个当下相对正确的选择~最后祝各位游戏行业的新同学早日成为制作人,做一款属于自己的游戏。


| 独立游戏制作人,《龙之歌:美食与冒险》开发负责人 Miyako


别急着成为“合格”的从业者,先成为一个热爱游戏、愿意持续学习和主动解决问题的人。一次次从零开始做一个项目的过程让我深刻体会到:在这个行业,没有哪一份工作是完全靠“按部就班”就能做好的。现在的游戏开发越来越工业化,流程越来越清晰,但也更容易让新人陷入一种“我只要完成分内工作就行”的误区。久而久之,人就变成了一颗看不见全貌的螺丝钉。


其实,真正优秀的从业者,往往是那些在解决问题时愿意“越界”一点的人。不局限于岗位、不设限于能力范围,一切有助于解决问题的方式都值得去尝试。只有当你的能力持续“溢出”岗位边界,你才会被看见、被信任,得到更多机会。


所以给新人几个具体建议:


别怕“琐碎”。游戏不是永远的高光时刻,大部分时间都是在debug、跑表、对需求。耐得住这些,才支撑得起玩家眼中的“梦幻体验”。


主动比合格更重要。问问题、提建议、跨部门沟通……你多做的每一步,都是对团队更深入的理解和对成长机会的主动争取。工作不是考试,没有标准答案,也没有阅卷人会给你打分。大多数时候,你的上级、同事或者合作伙伴,其实并不会明确告诉你“做到什么程度才算优秀”。但在职场上,真正能推动你成长和被看见的,往往是那些能在每一件事情上多做一点、做得更好一点的主动性和判断力。管理学里有个“心理契约”理论,说的是:有些期待虽然不会写在岗位说明书里,但大家默认你会做到。你是否能察觉并满足这些“无声的期待”,很可能决定了你在团队里的发展速度和空间。说到底,能让你的工作成果总是“比预期好一点点”,其实是你在没有人打分的职场环境中脱颖而出的最好方式。


说真话,也听真话。游戏这件事,从来不是“独乐乐”,而是“众乐乐”。你当然可以坚持自己的想法——创作需要表达,也需要锋利。但如果只顾自我,就很容易陷入闭门造车。真正难的是,在坚持核心理念的同时,也能听见玩家真正的声音,在“我想说的”与“他们需要的”之间找到平衡。有时候你以为的“妥协”,其实是在通往共鸣的路上,向前迈了一步。


| 前腾讯员工,独立游戏《无人》制作人 无郎


对于毕业生来说,我的独游经历可能参考价值不大,可以从我的经历来谈谈。


我往游戏行业走的原因很简单——从小就比较喜欢玩游戏。小学3年级开始,我爸就给我买了GBA,那时我就比较沉迷各种游戏,初中就在RPG Maker上琢磨自己做游戏,然后就逐渐走向了这条职业发展道路,我在大学选专业、研究生时的方向都和游戏相关。


我自己玩的游戏很多,也很杂,小时候《宝可梦》《火焰之纹章》玩得比较多,高中、大学时期就各种PC和主机游戏都玩,Steam估计也有四五百个。从我的角度来看,没有一定要去哪家公司做哪款游戏的想法。2020年,我毕业后进入腾讯去的也是中台部门,它并非固定服务某个项目,而是提供游戏引擎技术支持。2024年,我和几个创业的小伙伴一起制作了《无人》这款游戏。


我觉得进入行业的大家都会在工作上有自己的热情和追求,刚毕业,可能主要聚焦在职能上,都是以打工为主,很难找到归属感,而且你做的项目或者做的事,也不一定是理想中的状态。即便如此,我觉得也可以保持对游戏的钻研和执着。假如你是策划,可以继续专注自己喜欢的游戏设计层面的分析和拆解,是技术可以做渲染或其他动画的深入研究。因为进入游戏公司,特别是游戏大厂,还是有机会接触不同领域的大牛,主动钻研和询问的过程能够学到不少东西,未来如果有机会去做自己喜欢的项目或是自己做项目的话,这些积累肯定会发挥作用。


| 大厂战略 岩羊


研发之外,游戏行业还有许多其他岗位。如果你是选择了战略或者用研这类游戏行业的支持分支, 希望你们能更加耐得住寂寞和相对更长的正反馈周期。作为辅助,你可能会需要基于业务的需求,为他们提供行业大盘的数据变化,为他们了解行业的产品动态或者是总结焦点小组的访谈结论,但建议到落地动作总存在一定时间的滞后。


因此希望你能保持耐心,多于业务交流,培养彼此之间的信任与默契,从更多的非正式沟通(aka私下bb)了解他们的真实需求。这样,没准可以从更加落地的角度为他们提供建议,你也可以更快地收获之前种下的果实。


当然,一定要多玩游戏!!不要被客观理性的数据分析/大框架下的宏观视角磨灭了你对游戏本身的热爱与尊重。用数据推演出来的可能高增长的细分品类,可能分分钟就会被一个简单好玩的游戏所超越或者颠覆。


| 前二游制作人 南风


欢迎加入这个充满创造力的世界!能进入行业已经领先很多人了,正如一句话说的:“种下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


初入行业,理想与现实的碰撞在所难免。不必气馁,也请放下“即刻颠覆”的执念。伟大的作品,是经验、耐心与匠心的结晶。无论身处运营、策划、研发或美术岗位,请视自己为一场大型副本开荒中的玩家,从每一次战斗中积累实战经验,锤炼技艺,提升“装备”(专业能力)。


成长建议是专注突破一点,再延展全局。优先在你的核心领域做到精通,成为可靠的“专精输出”。别忽视身边的宝藏——团队中的前辈。保持谦逊开放,主动构建良好关系。他们的经验是为你奠基的宝贵基石,虚心求教(即使听到批评,那不过是成长必经的“逆风”),能让你的基础更坚实。


最重要的是多玩自己的游戏,深刻频繁地玩。无论它是否完美契合你的审美,无论它看起来多么LOW。唯有成为你产品的超级用户,沉入其中,才能洞察其真正的问题、潜力和玩家心声——这是任何媒体、专业群和游戏时长都替代不了的核心洞察力。


最后游戏创作之路是长跑而非冲刺,请耐心滋养你的热情之源。效率远胜于时长——避免无效内卷,无效加班,用专注赢得思考空间;守护身心健康,这是你走得更远、更稳的根基。迷茫时,不妨回归初心,问问自己为何出发。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