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知名电竞俱乐部Liquid的Dota官方论坛发布了一则消息,消息称近日V社召集了一些战队代表前往西雅图总部开会,内容关于《Dota2》2020-2021的赛制改革。
根据可靠消息,在会议确定之后V社确定了2020-2021《Dota2》赛事体系改革的几个方向,其中包括放弃现有的杯赛体系,实行联赛系统,以地区进行规划划分战区,引入升降级模式等。从《Dota2》现有的电竞赛事体系来看,每一动作都算得上伤筋动骨了。
消息曝光之后,海内外的《Dota2》玩家社区几乎一片唱衰,从玩家到战队运营再到KOL、人气主播等,大多都对V社此此举对现有的《Dota2》赛事体系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是报以悲观态度的。
那么,V社调整《Dota2》的赛事究竟是好是坏?为什么舆论大多都不看好V社调整《Dota2》的赛事?这一切,都得从V社最早发行《Dota2》这款游戏的时候讲起。
兴衰
在《日均在线人数首次跌破40万,《Dota2》究竟出了什么问题》这篇文章中,我们聊到了一些关于《Dota2》游戏兴衰的故事,其中的一大关键因素就是《Dota2》现有的电竞赛事体系对游戏生态环境造成的一系列负面影响。
早在2011年,V社就为《Dota2》确定了以Ti国际邀请赛为核心的赛事体系,从2011-2020,《Dota2》的电竞赛事体系无疑都是围绕Ti国际邀请赛来打造的,这个围绕体现在两个方面。
Ti国际邀请赛作为世界上单项电竞赛事奖金最高的电竞赛事,到2020年依旧无人人能够撼动其位置,在V社的安排下,Ti国际邀请赛的奖金增长近几年虽然开始呈现乏力,但依旧坚持着以Ti为核心的电竞赛事体系。
对于俱乐部来说,Ti国际邀请赛的高额奖金与重要程度远超任何赛事,这是很多老牌队伍依旧坚守着《Dota2》项目的原因,同时也是为什么很多俱乐部只把注意力放在Ti国际邀请赛的原因。
这么多年的时间过去,Ti国际邀请赛早已做成了世界上最知名的电竞品牌之一,但站在更广的角度,我们似乎看不到其他《Dota2》电竞赛事的整体成长,看不到其他《Dota2》赛事的崛起迹象。
V社显然也意识到了这些问题,伴随着2016年后《Dota2》全球在线人数出现大幅度下滑,V社采取了很多办法来优化现有的赛事体制,其中最大的动作就是在2017年引入DPC(Dota 2 Pro Circuit)机制。
DPC为《Dota2》所有的电竞赛事规划了一个结构化管理的空间,让《Dota2》此前以直接邀请为主的赛事邀请体系进行了较好的过度,让《Dota2》的整体赛事体系规划更加合理。
V社再此基础上引入了Major与Minor的概念,想要通过分级赛事刺激《Dota2》的职业生态发展,并以此来激活《Dota2》的玩家群体,拉新引流。V社此举的出发点是好的,但V社似乎除了调整赛事本身之外,没有给到赛事、俱乐部、选手甚至玩家群体更多的支持,反倒是因为在赛事安排上的不合理让俱乐部与选手疲于应对,所以在去年,V社减少了Major与Minor赛事的数量,但依旧怨言不断。
V社的杯赛体系思路似乎依旧走到了一条死胡同里面,但可以确定的是并没有到判死刑的程度。继续坚持以Ti为核心的赛事体系,以Ti巨额的奖金加上Major赛事的高关注度,《Dota2》的赛事体系至少不会崩塌的那么快。
在这样的背景下,V社打散《Dota2》现有的电竞体系进行重组,似乎也有理由讲得通了。至少,V社方面并不想站着等死,那第二个问题就来了,V社的改革靠谱吗?
改革
根据爆料,V社对现有《Dota2》电竞赛事体系进行改革基本上可以用一个词来概括,做联赛。
V社将在2020-2021赛季推出联赛系统,按照北美,南美,欧洲,中国,东南亚和独联体区的划分方式进行联赛。联赛系统一开始会是线上联赛,V社会在时机成熟之后尝试往线下发展。
联赛系统无疑是对《Dota2》现有赛事体系的最大冲击,这直接改变了《Dota2》现有的赛事结构。如果联赛系统能够顺利推出,那么V社原本围绕Ti打造的杯赛机制将不复存在,除了Ti本身还在,一切的一切都会发生变化。
只不过,我们要问三个问题?V社准备好搞联赛了吗?战队准备好打联赛了吗?有多少人关注《Dota2》联赛?
V社准备好搞联赛了吗?V社说是,至少他们提出了设想并还有大半年的时间进行准备。但除此之外,我们很难看到V社做联赛本身的底气来自何处。
过去10年间,V社在对待《Dota2》电竞赛事的态度上基本是放养式,V社对赛事、俱乐部的掌控基本只存在于表面,尤其是DPC推行后,V社基本上已经不直接插手管理除了Ti之外的赛事项目。
现如今,V社提出了做联赛的想法,如何去统筹俱乐部,如果统筹每个地区的赛事方、内容制作团队甚至联盟管理,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而这些问题的糟糕之处在于,大伙们并不是很看好V社的办事效率。
战队准备好打联赛了吗?至少就现如今中国《Dota2》的职业圈生态来看,没有。 联赛系统意味着需要大量的核心队伍以及充足的后备军,而第一级别联赛需要的所谓一线队伍数量不少,而毫不夸张地说,目前V社划分的六大赛区每个赛区想要凑齐至少8支够资格打一级联赛的队伍,基本上是天方夜谭。
一级联赛尚且如此,二级联赛的准备又情何以堪?最后,也是最关键的,人在哪儿?打比赛的人在哪儿?关注比赛的人又在哪儿?
《Dota2》这个盘子如今剩下多少玩家在支撑?又有多少资本乐意关注?V社的联赛如今只有线上部分,对于V社来说,这无疑省去了在线下部署的很多功夫。而反过来看,没有线下也就意味着玩家只能通过线上进行观赛,而主办方也自然无法通过线下来进行商业变现,更别提探索新的商业模式了。
线上联赛方便了V社,同时也在某些方面为《Dota2》假赛歪风的提供了新的生存环境。V社本就在打击假赛菠菜上缺乏经验,现在落实到联赛并且还要搞一二级联赛,监管与管控就成了最大的问题。
做联赛需要资本支持、需要玩家基础、需要俱乐部的积极响应,而V社过去10年推行的杯赛体系在不经意之间已经一步步摧毁了V社做联赛的根基,而这又以玩家基础的缺失为致命存在。
V社想要通过做联赛来激活游戏的玩家生态,殊不知这样的思路事实上与世界上主流电竞项目做联赛的思路是相反的。对于电子竞技的联赛来说,联赛服务的是整个玩家生态,通过服务玩家生态获取热度与流量,从而实现商业变现,谋求更大的利益。而V社做联赛,资本未明,玩家基础缺失,管理与职业圈的态度更是成谜。在这样的背景下做联赛而且是地区性质的线上联赛,一切的一切就容易成了想当然与迁就。
当然,V社终究有Ti国际邀请赛这个招牌存在,只要Ti国际邀请赛一直存在并且能够将巨额奖金给维持下去,《Dota2》的赛事体系就还有生存的希望。如今的V社,在对待《Dota2》赛事体系的问题上面临着进退失据,进一步继续围绕Ti为核心是在死胡同的尽头无限试探;退一步走从未走过的联赛体系,面临的却是无数难题。
唱衰V社,唱衰《Dota2》的赛制改革,不是没道理。